金融号
  • 金融头条
  • 金融监管
  • 金融智库
  • 财经
  • 银行
  • 中小银行
  • 金融办
  • 曝光台
  • 文化

金融APP

登录 / 注册
退出登录
中国金融网络领袖
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 · 分析
  • 央行
  • 金管总局
  • 证监会
  • 大型银行
  • 股份制银行
  • 金融处罚
  • 城商行
  • 农商行
  • 村镇银行
  • 金融科技
  • 金融研究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金融监管总局答记者问释放出重要信号

来源: 中国金融网  2025-03-14 15:27:40

关注金融网
  • 微博
  • QQ
  • 微信
  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-2023-5-23-4.jpg


   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汗青 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

    在2025年经济复苏的关键窗口期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3月14日通过答记者问形式释放的消费金融新政,不仅为市场注入强心剂,更揭示了金融监管从“风险管控”向“服务实体”的深层转型逻辑。这份政策文件以四大核心信号,勾勒出中国消费金融改革的战略图景,而其关于个人消费贷款纾困的突破性设计,则直指当前居民资产负债表修复的痛点,成为政策落地的“试金石”。

    政策背景与市场共振:从“工具创新”到“预期管理”

    此次政策的出台背景,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“提振消费专项行动”的部署,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激活消费市场。数据显示,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放缓至4.7%,居民储蓄率持续高位运行,消费动能亟待修复。金融监管总局选择此时发力,既是落实中央决策的必然之举,也暗合资本市场预期——政策发布当日,A股大消费板块领涨,白酒、保险、银行等板块涨幅均超3%,北证50指数同步上涨2.48%,半日成交额突破1.1万亿元。

    市场反应验证了政策设计的精准性:通过“供需双侧发力”的策略(如对消费供给主体增加信贷投放、优化居民消费贷款结构),既缓解企业端流动性压力,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,形成正向循环。

    消费金融政策的四大核心信号

    供需协同:破解结构性矛盾

    政策要求金融机构“兼顾居民消费需求与供给主体支持”,实质是破解消费市场供需错配难题。以文化旅游、健康养老等领域为例,2024年相关行业信贷增速仅为6.2%,低于制造业9.8%的水平,而新政提出“量身定制数字、绿色消费场景金融产品”,有望通过精准滴灌激活细分市场。

    数字赋能:重构消费金融生态

    “线上开立激活信用卡”“智能风控”等创新举措,标志着消费金融进入场景化、智能化新阶段。此举不仅提升服务效率(预计线上业务办理时间可缩短70%),更通过数据整合构建用户画像,为差异化定价提供支撑。

    风险防控:构建动态平衡机制

    在鼓励加大消费贷款投放的同时,政策强调“风险可控前提”,通过完善尽职免责、明示综合融资成本等措施,防止过度授信。这回应了2024年消费贷款不良率微升0.12个百分点的现实挑战,体现审慎监管思路。

    长效机制:从“短期刺激”到“系统治理”

    建立金融产品查询平台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基础设施,表明政策重心从短期刺激转向制度构建。特别是“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”的表述,直指信用卡乱象(如广发银行积分贬值事件),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制度保障。

    个人消费贷款纾困:刀刃上的改革

    新政中最具突破性的,是对“信用良好但暂时困难借款人”的纾困安排。允许银行与借款人商定还款期限、频次,并提供续贷支持,这一设计包含三重深意:

    微观层面:破解“刚性还款”导致的债务螺旋。当前居民部门杠杆率达63.2%,政策通过灵活还款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,避免优质客户因临时困难沦为不良资产。

    中观层面:优化银行资产质量。通过差异化处置(如将部分贷款转为中长期),可降低关注类贷款比例,2024年银行业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.85%,政策有望推动该指标下降0.3-0.5个百分点。

    宏观层面:稳定消费信心。2024年消费者信心指数徘徊于89.3低位,灵活还款机制可减少“挤兑式储蓄”,释放约3000亿元潜在消费力。

    但这一政策也面临操作挑战:如何界定“暂时困难”?还款方案调整会否引发道德风险?这需要银行建立更精细化的客户评估体系,并借助AI风控模型动态监测借款人偿付能力变化。

    政策纵深:金融改革的“破冰”意义

    此次政策突破,本质是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型:

    从“单向管控”到“双向调节”:不再简单限制信贷规模,而是通过机制设计引导资源流向有效需求。

    从“割裂监管”到“系统协同”:将消费金融与支付便利化、消费者保护等环节打通,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。

    从“规模导向”到“价值创造”:鼓励金融机构深耕细分场景,通过服务创新获取溢价,而非依赖粗放式扩张。

    值得关注的是,政策特别提及“支持外籍人员支付便利化”,这与2024年入境游人数恢复至疫情前65%的数据相呼应,显示金融开放与促消费的深度融合。

    一场静默的金融革命

    金融监管总局的此番政策布局,看似是技术性调整,实则是中国消费金融治理模式的里程碑式变革。当“合理商定还款期限”取代“一刀切催收”,当“场景化产品”替代“标准化信贷”,折射出的是金融体系从“资金中介”向“服务中介”的进化。这种进化不仅关乎经济数据的回暖,更关乎金融资源分配正义的实现——在提振消费的宏大叙事下,每一个借款人灵活还款的个案,都在书写中国金融改革的微观注脚。


    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

    相关新闻
    • 金融监管总局就发展消费金融等问题答记者问

      2025年03月14日15时09分
    • 金融监管总局就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答记者问

      2024年07月31日19时59分
    • 金融监管总局就小微企业续贷问题答记者问

      2024年09月27日16时55分
    • 金融监管总局就《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》和《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》答记者问

      2024年09月25日16时12分
    • 监管总局就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答记者

      2024年03月18日19时48分
    • 金融监管总局就保险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答记者

      2024年08月03日03时53分
    友情链接
    • 银行网
    • 中国金融网
    • 金融号
    • 微摄
    • 国家摄影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投稿启示
    • 隐私保护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广告服务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品牌联盟
    • 编辑部:zjw@financeun.com
    • 媒体合作:774353721@qq.com
    • 机构合作部:1760607283@qq.com

    京ICP备07028173号 -1

  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

    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B2-20200983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 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底部结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